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机电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调整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一轮接一轮的出口退税率调高,使大部分出口企业受益,尤其是对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和有色金属加工材料等传统优势出口产品扩大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半年内连续三次上调纺织产品出口退税率,力度之大可谓历史空前。
众所周知,无论是调整出口退税还是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来说肯定是利好的。但在外部需求起决定作用的背景下,出口退税率上调或许难以改变行业出口现状。在当前外需无法扩大的背景下,即便纺织业出口退税调整到17%也无法改变行业下滑趋势。尽管如此,上调的出口退税将成为不少出口企业明年的“救命灵丹”,因为它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净利润率,有助于减轻行业的出口压力、缓解部分企业资金周转紧张局面,它无疑是为处于寒冬中的企业雪中送炭,这一点是肯定的积极的。
然而这一切的举措却并没有换来漂亮的出口统计数据,也没有给企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很多业内人士反映,“调得太迟了,整个市场已经不景气,退税率再高我们也难以接到订单,客观环境的变化似乎超出了人们的预料。”11月我国外贸遭遇了7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一方面是整个国际贸易形势确实变化太快,这是客观原因;而另一方面,则是调整的时机不对。退税率调高后企业多出了三两点的利润,这是肯定的,但因为业务量少,没能体现出规模效应,等于提高了单位成本,三两个点一下子就被抵消了。从这一点来看,出口退税似乎又仅仅是隔靴挠痒。
虽然对于出口退税,业内人士各有不同的看法,虽然未来的情况还难以预测。但有一点是一定的,中国企业在面对着这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增强自身的抵御风险能力是最重要的。调高退税率的出口企业目前最关键的应对策略是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的定价,充分考虑退税率调整的影响,将出口退税率调整部分计入利润,加强出口价格的谈判,防止由于调高退税率而产品被压价情况的发生。
从中央政府今年三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继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调控意图并未改变,企业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毕竟,政策支持只是一方面,对企业而言,要想真正摆脱困境,自身技术和质量的提升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付出更大的努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出口议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知名度,依靠科技加大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全力打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品牌优势的出口产品。
雪中送炭固然重要,自力更生才是根本的生存之道。( |